陆奥号

更新时间:2024-06-10 07:38

陆奥号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大于16英寸(406mm)口径舰炮的一批战列舰,试航时速度达到26.728 节,在当时的战列舰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1930年前后,陆奥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1943年6月8日在日本广岛港内停泊时因舰内发生爆炸事故遭受严重破坏,后于7月29日沉没。

舰艇结构

陆奥号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大于16英寸(406mm)口径舰炮的一批战列舰,试航时速度达到26.728 节。

舰首采用了少见的勺形艏。在装甲防护上采用了重点防护的思想,没有在主装甲带上方安装舷侧装甲。该型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3800吨,舰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深9.14米,主机动力80000匹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26.5海里。

1930年前后,陆奥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修改了舰艏形状(从侧面看变成了锐角),延长了舰尾、加装了防雷突出部和三层舰底,增厚了水平装甲,增多了水密舱。更换了锅炉,但未更新蒸汽轮机,烟囱减为一座,增加了燃料装载量,续航力得到增加,但最大航速有所下降。将舰桥与桅楼合为一体,形成了日本战列舰典型的舰桥模式。

武器配备

1918年6月1日,陆奥号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0月24日竣工。陆奥号与姊妹舰长门号成为日本力量的象征而受到国民的喜爱,学校的教科书上曾将两舰描绘为男子汉的形象。

1921年11月,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英国和美国主张将包括陆奥号在内的各国计划中和未完成之军舰全部废弃,但日本认为刚刚完成试航的陆奥是已完成的军舰,不在此限。双方为此展开了长达3个星期的争论,日本提出陆奥号的建造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小学生的捐款,如果将其废弃则无法向国民交代。西方记者一度报道说陆奥号的舰名与明治天皇的名字睦仁读音相同,因此日本必然全力争取[3]。英美方面的调查由于日本的干扰,没能抓住陆奥号未交付使用的确证。最终日本被准许保留陆奥号,而美国得以继续建造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继续建造2艘纳尔逊级战列舰

1922年“长门”级战列舰两艘,即“长门”号和“陆奥”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陆奥号得以残存到战争后期,太平洋战争中,陆奥号参加了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但对战局没有贡献。第一航空舰队覆灭后后回到吴港。

1943年6月8日12点10分左右,停泊在广岛湾柱岛泊地的陆奥号三号炮塔附近突然发生爆炸,重达360吨的三号炮塔飞到与舰桥相同的高度上,舰体瞬间折为两截,前段向右舷翻转,几乎立即沉没;舰艉部竖立起来飘浮着。

1943年6月9日2时,于主残骸南方几百呎处沉没。舰员和海军土浦航空队的113位学员、40位教官共1474人中只有353人生还,舰长三好辉彦大佐殉职。

1944年7月,从陆奥号的燃料库中回收了约600吨重油

1970年,舰体的大部分被打捞,遗物在日本各地展示。与其他战后被打捞、拆卸的日本军舰不同,陆奥号的舰体仍有一部分残留在沉没处。

陆奥号的沉没被掩盖起来,国民直到战争结束都不知晓这一事件。但第一舰队司令长官清水光美中将承担陆奥号沉没的责任,被编入预备役。调查委员会对爆炸原因进行了调查,但没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对爆炸原因的推测有间谍破坏、三式弹自爆、驱逐舰掉落的深水炸弹爆炸等等。日本海军曾打算打捞陆奥号,但由于舰体损坏严重而放弃。

1970年,深田船只打捞株式会社重新开始打捞工程,将舰体的约70%打捞上来,一部分遗物在各地展示。

历任舰长

参考文献

吉村昭,陆奥爆沈(新潮文库、1979年改版) ISBN 4-10-111707-1

青山淳平,海市のかなた 戦舰“陆奥”引扬げ(中央公论新社、2001年) ISBN 4-12-003162-4

雑志“丸”编集部,日本の军舰 第1巻,(光人社、1989年) ISBN 4-7698-0451-2

不二美术模型出版部编,戦舰长门・陆奥 舰船模型の制作と研究,(出版共同社、1977年)

日本海军舰艇写真集,戦舰 大和 长门 长门 陆奥,(光人社) ISBN 4-7628-0771-6

戦舰陆奥 その栄光と悲剧(产経新闻社,197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