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嵩

更新时间:2024-03-13 11:20

长孙嵩(358年~437年),本姓拔拔,代郡高柳县(今山西省阳高县)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将领,南部大人长孙仁的儿子。

人物生平

统领南部

代国建国二十一年(358年),长孙嵩出生。其父长孙仁于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时,官至南部大人。少年时代的长孙嵩,宽厚儒雅,颇有气度。十四岁时,担任南部大人,统领军队。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去世。当时鲜卑各部落反叛作乱,前秦宣昭帝苻坚趁机派兵攻灭代国,将代国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别由刘库仁刘卫辰代掌部中事务,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刘库仁。

建魏功臣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刘库仁之子刘显谋划发难时,长孙嵩率领旧部和乡党七百多家背叛刘显逃走,将要经过五原。当时昭成帝什翼键之子拓跋寔君的儿子拓跋渥也聚集部众自登王位,长孙嵩打算归附他。途中见到乌渥,乌渥说拓跋渥是作乱之父的儿子,劝说长孙嵩归附昭成帝之孙拓跋珪(即后来的北魏道武帝)。长孙嵩没有决定,乌渥拉回他的牛头,长孙嵩勉强听从他的话。长孙嵩在三汉亭(一作二汉亭)见到拓跋珪,于是归顺拓跋珪。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正月,拓跋珪即代王位(同年四月,拓跋珪改称魏王),建立北魏政权,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

平乱随征

登国二年(387年)正月,长孙嵩作为有功之臣,受到拓跋珪的赏赐。登国六年(391年),长孙嵩跟随拓跋珪攻打柔然,斩杀柔然别部帅屋击

登国七年(392年),西部泣黎部大人茂鲜反叛北魏逃走,长孙嵩率军追击,大败茂鲜,不断立下军功。

皇始元年(396年),长孙嵩跟随拓跋珪征伐后燕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时,拜安南将军、冀州刺史,赐爵为钜鹿郡公,后改任侍中。

天兴元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出巡时,右军将军尹国在冀州督促征收租税。听说道武帝将要北返,阴谋造反,袭取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时任安南将军的长孙嵩将其捕获,押送至中山郡,拓跋珪下令将其斩首。同年四月初一日,长孙嵩任司徒。后来,长孙嵩出任相州刺史、南平郡公,在各处任职都受到称道。

处理民政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作乱,弑杀道武帝拓跋珪。不久,道武帝长子齐王拓跋嗣诛杀拓跋绍,即皇帝位,年号永兴,是为明元帝。明元帝登基后,下诏命长孙嵩与北新侯安同处理民讼,拔贤任能,整理人伦纲常。

永兴二年(410年)正月初一日,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等北伐柔然。同年五月,长孙嵩等从大漠回来,柔然追赶并把他们围困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五月二十一日,明元帝亲率大军北伐柔然,柔然于是闻讯逃走。

永兴三年(411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和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面,处理提审囚徒等各项事务,务求公允恰当,所以当时称为八公。

永兴四年(412年)二月十二日,明元帝登虎圈射虎;赐给长孙嵩等人数量不等的布帛。

交手刘裕

泰常二年(417年)二月十八日,东晋的谯王司马文思派使者王良到北魏朝廷上书,请求发军讨伐东晋将领刘裕。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率领诸军邀击刘裕,在畔城接战,各有胜负,于是明元帝下令诸军停战。同年十月十一日,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等回京城。十一月,长孙嵩等诸军到乐平。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派娥清周几等与叔孙建讨伐西山丁零人翟蜀、洛支等,把他们的力量全部消灭干净后回军。

泰常二年(417年)刘裕攻打后秦姚泓时,明元帝赐给长孙嵩符节,督察太行山以东各军事务,乘传车到平原,沿黄河北岸,排列军队停驻在畔城。军队遭受不少失败。明元帝诏令长孙嵩借给刘裕道路,刘裕在船中望见长孙嵩的旌旗车盖,送给他酃湖的酒和长江以南的食物,长孙嵩都送到京城。明元帝诏令长孙嵩厚礼答谢刘裕。明元帝又命令挑选精锐兵士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就率领精锐部队向南出兵到彭、沛,如刘裕不按时通过,只率领军队跟随他们。他们到了崤山、陕县之间,必定和姚泓相对峙,一死一伤,士兵疲惫。等到秋季,再慢慢趁机出动,如此刘裕的首级可以不战而得。于是叔孙建等人沿黄河前往洛水。刘裕进入函谷关。长孙嵩和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东晋各屯驻戍守据点都望见尘土而逃奔溃散。刘裕攻克长安,长孙嵩于是撤军。

拥立太武

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患重病,向长孙嵩询问身后事,长孙嵩说:“立长子就顺畅,依德行就人心信服。现在大皇子拓跋焘贤明而且是嫡子,是上天所定,请求立他。”明元帝就在宫中定下计策。于是诏令拓跋焘临朝代行处理国政,长孙嵩任左辅。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遗诏命司空奚斤把所缴获的军资赏赐给大臣们,从长孙嵩以下至士兵都数量不等地享受到这一恩赐。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十二月,太武帝进封长孙嵩为北平王,担任司州中正。

帝议征伐

始光二年(425年),太武帝下诏询问公卿,大夏、柔然二者中先征讨谁。长孙嵩和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大夏定居,不能成为祸患,柔然世代是边境祸害,应该先征讨柔然可汗大檀。追赶上就缴获他们的牲畜,足以富足国家;赶不上就在阴山狩猎,多杀禽兽,皮肉筋角,用来充实军用物资,也超过打败一个小国家。”太常崔浩说:“大檀迁徙如鸟飞,追快了不能持久,人多了则不能追上。大夏皇帝赫连勃勃,土地不过一千里,刑罚政令残酷暴虐,为人神所抛弃,应该先征讨大夏。”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求先平定北燕皇帝冯跋。太武帝保持沉默,于是向西巡视。恰逢赫连勃勃去世,关中大乱,太武帝议论想要征讨关中。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据城防守,以逸待劳,大檀听说后,乘虚而进犯,这是危险的做法。”太武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隐微的事,寇谦之劝他出兵。杜超之赞同促成此事,崔浩又谈论向西征伐的利益。长孙嵩等人执意规劝认为不可以。太武帝大怒,斥责长孙嵩在任贪污,派武士侮辱他。同年三月初二日,太武帝升任长孙嵩为太尉。

留守去世

神麚二年(429年)四月二十九日,太武帝北伐柔然,命长孙嵩与广陵公楼伏连留守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神麚四年(431年)九月十三日,太武帝加任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

从此以后,太武帝每次出兵征伐,长孙嵩总以元老身份多次留守平城,坐在朝堂,决断刑罚诉讼。

太延三年(437年)正月十二日,长孙嵩去世,终年八十岁,谥号宣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追录先朝功臣,以长孙嵩配祭宗庙。

主要成就

长孙嵩早年开始统军,归附拓跋珪,助拓跋珪建国,先后随从拓跋珪讨伐柔然、从征后燕,平定国内叛乱。明元帝时期,又处理民政,处理民事公允恰当,与东晋刘裕对峙,举措得当。后来又拥立太武帝拓跋焘有功,晚年多次留守京师平城。

人物评价

崔浩:“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

魏收魏书》:“嵩宽雅有器度。”

李延寿北史》:“长孙嵩宽厚沈毅,任重王室,历事累世,邈为元老。生则宗臣,殁祀清庙,美矣!”

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李适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

亲属成员

父亲

子孙

长孙颓,袭爵北平王,官至侍中、征南大将军,谥号安。

长孙敦,长孙颓之子,袭爵北平王,官至北镇都将,谥号简。

长孙地汾,封临川公,官至安东将军。

长孙道,长孙敦之子,袭爵北平王,后降为北平公,官至右卫将军。谥号慎。

长孙酌,长孙地汾之子,官至恒州刺史。

长孙悦

史书记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