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字

更新时间:2022-08-12 01:17

在中国至少发现了13项材料,表明不迟于12世纪在中国发明了铜制活字印刷术,生产了大规模的铜制印钞和金国发行的正式官方文件( 1115–1234年)和南宋(1127–1279年)王朝时期,使用嵌入的青铜金属类型作为防伪标记。这样的纸币印刷可以追溯到11世纪交子北宋(960-1127)。按照韩国的文献记载,朝鲜铜活字名为“铸”字,13世纪开始铸字印书。记载称:1234年晋阳公(宰相)崔怡(1195-1247)在江华岛铸字印成《详定礼文》28本。崔氏于1239年重雕铸字本《南明征道歌》,既是重雕,意即此铸字本还早于1239年,其时间后于毕昇活字印刷约200年,今失传。韩国现存最早铸字本是1377年清州牧兴德寺印的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现存巴黎国立国书馆。

发明起源

金属活字印刷最早发明于中国

金属活字起源于宋代铜板纸币,纸币票面印有料号、字号;这些防伪的部分,每张钞票不同,在钞票铜版上留出四方空位,填植活字形成完整的钞票铜版:每个字取自《千字文》,两个铜活字可得499500种编号。1914年出版的罗振玉《四朝钞币图录》收录1215年铸金代“贞佑宝卷”五贯八十足陌拓片,其中字料行有铜活字“輶”,但字号行上却留出一个四方孔。上海博物馆藏有1215年金代“贞佑宝卷”五贯八十足陌铜版,其中字料和字号行上各留出一个四方孔未植字。对比这两张钞币,可见铜板上留的方孔9为植入字粒,因为钞币版是铜版,植入的字粒必是铜活字;钞币铜板上除字料字号外还有印造库使、宝卷库使、宝卷副使、攒司、督造库掐等八个铜活字。金代在1154年就开始印铜版宝钞,因此金代在1154年就有铜活字;北宋用铜版活字印钞票应早于金朝,但未有早于1154年的北宋实物,现存最早的北宋行在会子库是1161年印的,其中有三个字歪斜排列,与其它字大小不同,应当是植入的铜活字。不容置疑中国最迟在12世纪初就通行铜活字,最最当在11世纪北宋铜版活字交子。

北宋出现的中国最早的纸币:早期(1023—1037)交子,票面上可变化的字,如面值、字号均为填写。为防涂改、伪造,自北宋宝元二年至大观元年(1039一1107)由填写改为印刷,从此遂成定式。使铜版上可变化的字与固定的字一起印刷出来,只有用铜活字才能实现。换言之,11世纪后半期北宋已将铜活字用于交子的印刷,而12世纪以来的实物资料已陆续出土,中国金属活字技术起源于11世纪。韩国并没有12—13世纪的金属活字实物资料,而中国则拥有13件之多。因此中国学者认为,金属活字也是中国西安发明后传到高丽即后来的朝鲜的。

发明时期

中国金属活字发明于宋代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经历了唐初的雕版印刷,到宋代发展为活字印刷。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所进行的改善技术和优化处理,统称为发明。从非金属活字到金属活字,运用同样的印刷原理,进行印刷材料和造字工艺上的革新,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发明,应称之为改良,但广义讲,也可称之为发明。

依据文献记载和现存的早期印本,经笔者考证认为:木活字、泥活字等非金属活字发明于北宋,锡活字、铜活字等金属活字亦发明于北宋。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以木、泥、锡、铜、所造的活字,一直被前后交替地使用。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对书籍的需要量大,因此,金属活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发明于宋代的根据

①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在《造活字印书法》(1298)中谈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这是中国关于金属活字的早期记载。元初人所说的近世当然是宋代,说明用锡活字印书是在宋代。由非金属活字到金属活字,是印刷材料和造字工艺上的重大改革。

②清藏书家孙从添(1769-1840)在《藏书纪要》(18lO)中载:“宋刻有铜字刻本、活字本”。明明确确说明宋代有铜活字本。

佐证1

明《梦林玄解》(北图藏崇祯本)转载宋孙爽的文章,文内有“镌金刷楮,敬公四海”……“景佑三年4月上浣休老人孙爽叙于园梦秘策之端”。著名印刷史专家张秀民先生认为镌金应是镌铜,以为印《圆梦秘策》至八卷,以镌刻铜活字的可能性最大。“以铜为金”的称谓历代沿习成俗。笔者以为镌金应是镌铜的分析是正确的,理由一,景佑三年即1036年的金矿产量为1万5千两,折1千5百斤,而当年的铜产量为510万零8百斤,这样悬殊的金、铜比例,决定了北宋不可能将稀有的贵重金块用于镌刻书籍;理由二,金性柔软,不适于制作活字。而且北宋的冶炼技术达到历史高峰,用铜活字印数量庞大的著作是完全可能的。《园梦秘策》比1234年朝鲜的《详定礼文》早198年,比1377年朝鲜的《直指》早340多年,甚至比同时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还要早5年。

宋代铜版钞票和铜、锡书版的出现证明了这种分析是能够成立的。在镌印《圆梦秘策》的前二年,即1034年,政府曾下达“发内府金,收换会子。收铜版,勿造”(辞源铜版条引)的命令。更可上溯到唐代的铜书版,宝鸡市博物馆藏有813年唐代千佛像铜铸印版。

五代的铜版印本更印证了宋代发明金属活字的真实性。明景泰年间进士杨守陈在《朱氏经义考》中说:“晋天福(936-943)有铜版九经,皆可纸墨摹印,无庸书写。”天福铜版在宋人岳珂(1183-1234)的《九经三传沿革例》中提到过,证明确有此事。不少史学家认为九经有40多万字,将如此浩大的工程镌刻在铜版上是不可能的,天福铜版有可能是铜活字。退一步姑且说此铜活字本为孤本,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还不完全具备镌铸活字体,但五代出现铜版印本,却是对宋代发明金属活字的有力推动。

佐证2

金皇统戊辰(1148)平阳府李稀所造千佛铜牌两旁文字为铜活字。根据是字身歪斜。笔者以为金朝的冶炼业,在造型和工艺水平上,都已超过北宋时代。宋已有铜活字本问世,那么与宋同时代的金代当然也具备了出现铜活字的技术条件。这比1234年朝鲜的《详定礼文》早86年,比1377年朝鲜的《直指》早229年。

佐证3

元人黄溍(1277-1357)所作《金华黄先生文集》里有一篇给智延和尚作的《北溪延公塔铭》说英宗(1320-1323)三年即1323年准备“镂铜为版”出版前朝仁宗赏赐给智延和尚的金玉佛像经卷,后又命于永福寺与诸尊宿校勘三藏。惜英宗早逝未能实现。但说明刊印佛经的铜活字技术早在1320年以前就已存世,它比1377年朝鲜的《直指》早57年。

以上所述的事实证明了金属活字发明于宋代,与非金属活字的发明处于同一时代。

盛行时期

铜活字的大规模制作和流行,则是在明代的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十五至十六世纪之交),其中最著名的是无锡的华家和安家,其印书数量多,流传下来的也不少。明清两代还有创制铅活字的记载。清代最有影响的是“武英殿活字版”,最有名的内府铜活字印本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有66部,每部1万卷,1.6亿个字,分订成5020册,装522函的巨著)。清代铜版书数量虽不及明代多,但流行范围之广和镌铸的精致都超过了明代。

技术条件

宋代具有发明金属活字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展,都离不开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宋代具备了发明金属活字的必要条件:

重视教育

①宋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比较重视教育。教育的发展,书籍需要量大为增加,使印刷业有了广阔的市场;各类著作的繁荣,为印刷提供大量书源;对民间印刷实行奖励开放政策,更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宋代不仅印书数量达到历史高峰,而且纸墨精良,字体优美,校勘严谨,版式疏朗悦目,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巧上都达到成熟的境地。特别是全国三大印刷业中心的杭州,在近200年中偏安一隅,避免了战祸的破坏,印刷业成为全国之冠,毕升等一批雕印工匠面临供不应求的书籍需要量,有可能共同切磋工艺,创造出更省便、快捷的各种印刷活字来。

压印、范模和摹拓

②活字版的前身是压印、范模和摹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铸印、铸钱、铸镜、铸佛像等技术的长久实践,在此基础上完全有可能创造出先进的印刷方式——金属活字。他们刻成许多文字的印章、压印曾给发明雕版印刷以启发,联想到将单个字的印章排在一起压印,也可以改进为活字版。近人罗振玉于《辽居藁》《徐氏古玺钱谱序》中,在说到活字版发明时,也曾提到“印刷肇于玺印”。玺印起源在秦以前,战国时期燕国(今河北易县)发现铜印玺,汉有铜印,六朝后流行朱文,北宋初年已有用六颗带花纹的印章拼合成铜版印刷纸币和仿单,这种用多块小印版合拼印成整张印刷品的技术,便是后来铜活字的雏型。古器物的范模,有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铜器陶范,是镌或铸着文字图案的模子。清蔡澄、张廷济都提到“书苑”。铜质,方一、二寸,类铜印,凿反文诗集“易奇而法、诗正而葩,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四句十六字,以为是宋初或五代蜀主用做刻书的范模。

南北朝、隋朝有了摹拓文字的方法,敦煌千佛洞发现唐永徵四年(653)温泉铭拓本。摹印也是活字印刷的前提条件。

冶炼技术

③金属矿藏的丰富和高水平的冶炼技术,为宋代发明金属活字提供物质和技术条件。宋代盛产铜,其矿冶工业,无论在产量上或是冶炼技术上均远高于唐代的水平。从产量看,矿产增加最快的是铜、铅、锡三种。太宗至道末年(997)产铜412万斤,铅7.9万斤,锡26万斤。到神宗元年(1078),这三种金属矿产量扶摇直上,铜1460万斤,铅919万斤,锡232万斤。

从冶炼技术上看,首先是胆水浸铜术的推广。胆水即胆矾,沈括记载了信州铅山县工人用铁锅熬“胆矾”(其实胆矾是不用熬的,铁置胆水中,便自然能取代出单质铜)炼铜的先进技术。这种炼铜法在西汉即已发明,而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则是北宋中叶。铜的大量生产,推动了印刷业的重大革新。

以上印刷业发展的社会需要,各项技术条件的成熟,加上金属矿藏的丰富和大量开采,为宋代铜活字的发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客观评价

总之,从中、韩两国关于金属活字的早期文献记载及实物比较中证实,中国均比韩国早几十年至几个世纪,金属活字发明权的归属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金属活字的发明权是中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所说:“要是没有这种贡献(中国人在过去对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过程。因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种难以想像的事”。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古代朝鲜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贡献,其印刷品赏心悦目,有的甚至超过中国.但是讨论这种技术的历史,宜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能舍本忘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