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

更新时间:2023-03-30 20:19

笔砚,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yàn,指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宝中的两样。

词语解释

亦作“ 笔研 ”。

1.笔和砚。泛指文具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

《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连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馀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复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笔砚古解

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此事也与蒙恬有关。 有人对“蒙恬造笔”的说法提出质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看来,这一评述还是有所根据的。

蒙恬制笔

本来毛笔是集体发明创造出来,当然其中有人进行改良,使这大众性的文具更加适用,更加方便,是必然的。如蒙恬“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的动物毛制成的笔会更加刚柔兼备,吸墨性好,比以前用粗纤维制成的笔有很大地改进,所以人们称‘蒙恬制笔’。

砚有瑞砚、歙砚洮砚、澄砚等,其中不乏名品。以发墨,不伤毫,不易干为上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