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仁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8

榄仁(学名:Terminalia catappa L.)是使君子科、榄仁属的大乔木。榄仁枝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绒毛;叶互生,常密集枝顶,倒卵形,叶柄粗,被毛;穗状花序纤细,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花色为绿或白色,无花瓣;果椭圆形,常稍扁,果皮木质,无毛、熟时青黑色;种子长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植物学史

榄仁在中国最开始种植的时候是在法国殖民者统治广州湾时期,法国人引进了榄仁,并种在马路两旁,因为榄仁的叶子和果实都很像枇杷树,因此榄仁就有“法国枇杷”这一别称。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而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片倒卵形,长12-22厘米,宽8-15厘米,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毫米,被毛。

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厘米,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毫米;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毫米,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厘米,宽2.5-3.1厘米,厚约2匣米,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一颗,矩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近种区别

榄仁与同属树种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 Capuron)和卵果榄仁(Terminalia muelleri Benth.)较相似,同为半落叶树种,冬末春初换叶,落叶前红色或杂红色,嫩叶淡绿色,树冠也层性生长,但树体较榄仁较小。

生长环境

榄仁是一种热带树种,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生长茂盛,喜光,在全光照或适度荫蔽下均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性强,稍耐瘠薄,在沿海沙地、泥炭土、石灰岩土壤均可生长,适生于热带及南亚热带海拔300米以下丘陵、缓坡地和海岸沙地。遇低温反应敏感,能耐轻霜及短期1℃低温。天然更新良好。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盐度高达17%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温室里幼苗可在10%左右的盐度下存活,10%的盐度能增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20-30%则下降。

榄仁分布区气候,年平均气温24-28℃,终年无霜,年降水量1000-3500毫米。雨季在5-10月,其余各月份为旱季。榄仁喜高温湿热的海边沙滩地,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在沿海冲积土上生长良好,而在黏重土和干瘦土中生长不良。

分布范围

榄仁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东部和安达曼群岛及马来半岛。印度和缅甸大部分地区都有栽植,通过天然传播和引种,已遍布东半球热带地区,包括东非、西非和太平洋群岛,东热带美洲各国的低地或靠近海的地方亦可见到此树,是越南最主要公路及庭园绿化树种。

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和福建有栽培。中国榄仁的分布北界是福建厦门。在厦门大学校园、厦门市植物园和鼓浪屿华侨引种园均有栽培。榄仁在海南的许多地方已成为天然分布种,特别是在滨海地区、红树林林缘、高潮带沙滩或潮水可以影响到的地段长势都比较好。

生长习性

发芽生长

榄仁发芽时子叶先出土萌发。下胚轴先拱出土,子叶随后成钩状出土,初出土时,2片子叶合卷成筒状,约2天左右展开,由黄绿色转绿色,略带肉截形,长0.8-3.4厘米,宽3.6-4厘米,子叶柄具褐色就毛,下胚轴肥壮,高6-8厘米,上胚轴近无。子叶出土后10天左右发生真叶,单叶互生,初生叶为卵形、椭圆形、倒卵形,1月苗叶宽3.5-4厘米,长7-9厘米。幼苗出土50天本质化。1月生苗高11厘米,地径0.35厘米,主根长10厘米,侧根40-50条,根幅4厘米。一年生苗高1-1.5米,地径1.2-1.5厘米。

生理特性

榄仁具有比叶面积低、叶片厚、气孔密度小等特征。叶绿素a/b为2.25:1,低于理论值3:1。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含量较高。植物体内养分含量较高,适生土壤养分含量低。这说明榄仁叶片的吸收利用光能能力较强,保水能力较好,有较强的抗干旱和抗逆能力,适生于贫瘠的土壤并保持较高的叶片营养。因此,榄仁是一种能够适应高温、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条件的树种,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工具种和园林绿化树种。

繁殖方法

榄仁主要以播种繁殖。

采收种子

榄仁采用种子繁殖。5-6月开花,9月果实成熟,成熟时果皮由青绿色转黄色,成熟后落于地面。采种可地面拾捡,也可敲打落地收集,晾干后即可运输。采回果实无需特殊处理,带果播种或湿沙贮藏,种子千粒重5400克。

播种方法

播种前将果实浸水1-2天,让外果皮吸足水分,然后密播于沙床,保持沙床湿润。播种后1个月种子陆续发芽,2个月后进入发芽盛期,通常发芽率在85%以上。发芽后,约10天左右即可移入育苗袋内培育,因发芽不整齐,宜分批移栽。容器育苗营养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田园土,加3%过磷酸钙。育苗袋规格以8厘米×15厘米为宜。移植时淋足定根水,并遮阴l周左右。以后无需遮阴,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常除杂草,1个月后可施复合肥,以后每月可施1-2次,浓度不宜太高,以少量多次为宜,施后应淋清水洗苗,以免产生肥害。

栽培技术

种植培育

培育绿化大苗,可用40厘米左右的容器苗栽植,栽植前应整地,可采用穴状整地,选择雨季阴雨天气定植。旱季时栽植应除去部分枝叶,淋足定根水。榄仁易成活,通常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榄仁冠较大,树冠直径几乎与树高相当,因此移植密度宜稀,以1.5米×2米为宜。榄仁生长快,树高年生长量在1.2米以上,为培育良好冠形应及时修枝,2米以下侧枝应剔除。

抚育管理

一般在定植第1年雨季末进行砍草松土1次,以后3年内每年在雨季前后结合松土施肥,进行全面砍草,直至幼林郁闭。因幼林分叉早,主干矮,应注意及时整枝。幼林郁闭后,为了给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营养以达到速生丰产。

修剪整形

修剪必须遵守“同一时期修剪,统一高度,统一树冠大小”的原则。修剪要在同一时期进行,避免今年修剪这一段路的树,明年修剪另一段路的树。修剪前必须经过多次观察,多方论证,根据榄仁生长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确定修剪应保留的树木高度和树冠大小,使之以后长成高度和树冠都较为统一的行道树。

榄仁全年都可以修剪,基于榄仁的生长特性和中国南方的气候特点,最佳的修剪时期为每年的1月中旬至2月底,即冬季修剪。因为:①榄仁在1月中旬至2月底处于休眠期,树体在慢长的冬季贮存大量的养份,在这一时期修剪树体贮存的养分集中供应修剪后保留下来的枝条生长,长出来的芽及枝条较壮;②这段时期榄仁叶基本全部脱落,剩下光秃秃的树条,由于没有大量树叶的阻挡,修剪操作起来方便。同时,由于树叶较少,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现场清理;③这一时期修剪的榄仁经过3-4个月生长,在炎热的6-9月已长出一定数量的枝叶,已起到遮阴作用。最差的修剪时期为每年的5-9月,即夏季修剪。因为这一时期榄仁的枝叶最多,修剪操作不方便,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清理剪下来的枝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时期树体储藏的养分较少,修剪减少了叶面积,因而减少了光合产物。修剪对树体的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而且这一时期修剪,因为剪去大量的枝叶而使榄仁失去了遮阴的作用。

主要的修剪机械有高空作业车和油锯。按照传统的人工爬树的修剪方法一个班组(6-8人)一天只能修剪4-5棵榄仁,使用高空作业车,一个班组一天能修剪10-12棵榄仁,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并且较为安全。

对每棵榄仁修剪前应绕树三圈,进行仔细观察,根据榄仁的生长特点,应该保留哪些枝条,剪去哪些枝条,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情况下,主干上要保留2-3条分枝,每条分枝上又保留2-3个侧枝,这样使整个树冠枝条分布均匀。为以后形成一个均衡树冠打下良好基础。

由上往下修剪:先剪去上部的枝条,再剪下部枝条,上部先剪好后不会造成操作时碰伤已剪好的枝条,也有利于树冠成型。

由外往内修剪:使用高空作业车辅助修剪要由外往内进行。如果按照传统由内往外修剪,载人作业斗需要伸入树冠内膛去操作,受到尚未修剪的外围枝条阻挡,作业斗不能伸入树冠的内膛空间。因此,必须剪去外部枝条,再剪内部枝条。

截干:这是对榄仁修剪的主要技法。主要是截去过高的干茎或粗大的主枝。因为站在地面看得比较准确,修剪时空中修剪人员要服从地面人员的指挥,地面人员手持一条较长的竹杆指挥空中修剪人员应该修剪哪些枝条,每条枝条下锯的位置等。

剪枝:分为疏枝和短截。疏枝是指疏去过密枝条、病虫枝、枯枝、徒长枝等。短截则是剪去过长枝条的一部分,修剪的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除萌:即除去榄仁基部附近萌生的枝条,集中养分供应植株生长。

包括对剪口的处理和对剪下的枝叶处理。

剪口处理:因为中国南方2-3月份天气较为潮湿,病菌较多,如果剪口不加以处理,伤口由于日晒雨淋,病菌入侵而腐烂。保护方法是在剪口硫酸铜溶液消毒,然后涂保护蜡。保护蜡是由松香黄蜡动物油按 5:3:1 的比例配制而成,方法是先将动物油放入锅中用温火加热再加入松香和黄蜡,不断搅拌至全部溶化即可。

枝叶处理:对剪下来的枝条马上用汽车运走,以免妨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病虫防治

榄仁幼林或成树在每年5-6月间多出观绒刺蛾、粟黄枯叶蛾等危害,幼虫常群居叶背,取食叶肉,致使全树出现大面积危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可选用50%辛硫鳞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洒,也可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榄仁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低,且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这些得益于其具有的特性——板根。板根又称板状根,是中国南方热带雨林常见支持根植物的一种。具有板根的植物常具有深根性,根部深深扎入土层,强壮、有力,很好地避免了因树冠冠幅过大而造成头重脚轻、易倾倒的问题。对于常年遭受大风、暴雨,尤其是台风侵袭的沿海地区,种植榄仁作为绿化防风树种,既可抵抗强风降雨的袭击,又可避免水土流失,还可避免台风来临时吹倒水木,进而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是防风树种的极佳选择。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了中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在此期间,大部分榄仁只被台风吹掉部分枝叶,树干屹立不倒,展现了其优良的抗风性和深根性。相比而言,胸径为1米的非洲楝被连根拔起,这可体现榄仁的防风性能优于其他树种。2017年8月,超强台风天鸽袭击珠海,相较于其他树种大量倒伏折断死亡,榄仁却依然正常生长,成了当年珠海市一道风景。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但工业发展也造成了污染。树木防治大气污染的能力为落叶树种最佳,常绿阔叶树种次之,最后是常绿针叶树种。而榄仁是中国南方热带树种中少见的落叶树种,在防治空气污染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根据中国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研究所等机构的调查显示,榄仁可有效地吸收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后,遇水形成亚硫酸和亚硫酸离子,并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离子。如果植物体内无法将亚硫酸离子氧化形成硫酸离子,则亚硫酸离子在植物体内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使植株叶片枯焦,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死亡。而亚硫酸离子可以在榄仁体内氧化形成硫酸离子且不积累。因此,在工厂周围种植一定数量的榄仁可以防止毒气扩散,以减轻污染。

在水体环境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榄仁叶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水体的pH值。以鲫鱼为例,通过对榄仁叶以及水体体积的事宜配比,能够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鲫鱼苗的生活环境,对维持鲫鱼苗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榄仁叶与水体体积的配比为40克/升时,榄仁叶的降酸过程较为稳定且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效果最好且鱼苗的存活率最高。

观赏价值

海滨是指近海之处与海相接的陆地。由此可见,作为海滨绿化树种要具有一定的抗风性、耐盐碱性和耐湿性。榄仁对土壤要求不高,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可以更好地生长,且喜光、耐高温,适宜种于干燥、阳光充足处。因此,榄仁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适宜作海滨绿化树种。此外,与常见的海滨绿化树种椰子树相比,榄仁具有优越性。椰子树干笔直、纤细、较为无趣,而榄仁干有直有曲,叶片形状独特,颜色多变,有独特的韵味;椰子树叶片羽状全裂,树冠冠幅较小,遮阴性能差,无法为游人提供面积较大的庇荫处,而榄仁冠冠幅较大,枝条水平扩展张开,枝条围绕主干轮生,形成明显的环状,叶紧密互生,可形成较大面积的遮阴面;椰子树全年结果,椰子沉重,成熟时易掉落,进而对游人造成伤害,而种植榄仁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榄仁适宜作为海滨绿化树种。

榄仁为亚热带和热带常见秋色叶树种,每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落叶,落叶前叶色由浓绿变为暗绿,再变红,最终变为紫红色落下,第二年新叶初长时为嫩绿色。榄仁的叶色多变使其在亚热带和热带众多常绿树种中特立独行,使看多了绿色植物的游人眼前一新。其具有一定的耐湿性和耐盐碱性,可种植于湖边或池边,从而在南方漫长的炎炎夏日中提供庇荫场所。此外,榄仁的叶片具有调节水体pH值的功能,可在不引发水体老化的前提下使水体的pH保持在6.0左右。在水边种植榄仁,一方面有利于塑造美丽的水岸景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水质的改善,为周边居民、行人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因此,榄仁被广泛应用于公园等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榄仁耐半阴,可种植于庭院中,用于塑造庭院景观,改善生活环境,也可起一定的遮蔽作用。庭院景观是建筑与植物的结合,建筑线条是死板僵硬的直线,而植物则是优美的曲线,种植于建筑周围可为建筑增添生机。榄仁高大挺拔,可柔化建筑的线条,其对整个硬置景观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在现代园林中,景观配置不再是简单的植物堆置,而更加趋于科学、艺术、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种植榄仁于庭院中,不仅可改变普通庭院的格局、提升品味,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榄仁枝叶形似伞状,天气炎热时可为居民提供阴凉;叶色多变,居民可观叶赏景。此外,其果实也可食用,叶片泡茶可防治肝病。种植时可倚靠建筑,也可种植于绿地中心。种植方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和列植等。比如种植于小区围墙边,枝叶生长延伸出墙头,可营造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景。此时,欣赏美景的不限定于小区居民,还有过路的行人,使行人产生好奇心,增加对小区的关注度。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网格和骨架,可直观反映城市风貌。在行道树的选择应用上,多以能形成巨大绿荫、形态优美,且能体现城市特色的乔木为主。榄仁姿优美,树形似伞形,冠幅巨大,枝干最底层下方不会萌生新枝,且具有抗性强、根系发达、寿命长、遮阴效果好、生长快和对环境要求低等特性,符合中国南方城乡道路绿化的要求,是中国南方城市绿化、美化道路、街旁树种的优良选择。榄仁作为行道树,除了能起到分隔双向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为行人和车辆提供遮阴作用外,还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噪声污染和吸收车辆排出的尾气,尤其是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经济价值

榄仁木材红褐色,坚硬,光泽美观,耐腐力强,难加工,适于做家具、镶板、细木工艺品。其木材易气干,是良好薪炭材。种子仁可炒食或生食,有杏仁味,含50%的无色食用油。树皮、根和未成熟的果壳可提取单宁;叶可提取黑色染料和作养蚕饲料。

药用价值

榄仁皮、叶可药用,味微涩,性平,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治支气管。《台湾药用植物志》记载榄仁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上火所引起的咽喉部位疼痛咳嗽,也可以止泻。

保护现状

2023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201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