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夏

更新时间:2023-11-22 19:46

林之夏(1878-1947/1948),字凉生,号秋叶,别署复生、扪虱谈虎客,闽县人。少年就读于林纾门下。光绪二十二年(1896)秀才。先后入福州英华书院、福建武备学堂学习。曾任新军标统。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协助策动镇江反正,并随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民国成立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曾参与编纂革命军战史。抗战时期,坚辞伪职。为南社创始人之一。工诗文书画。著有《玉箫山馆诗集》、《画眉禅外集》、《海天横涕楼集》。

人物生平

林之夏(1878-1948年)【一说逝于1947年】,字谅生,又字亮生、弃儒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福建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翌年,江宁第九镇统制徐绍桢闻其学绩和抱负,召之任该镇参谋。由赵声、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在萍乡、浏阳发动起义,林之夏奉命率军前往镇压,军次萍乡,与林述庆等人密谋起事,未能实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林之夏调任江西新军统带,继续在军中宣传革命,再谋起事,事泄逃脱。后任江宁测绘学堂监督,又调任第九镇第三十六标标统,驻镇江。随后,林之夏辞去军队职务,秘密往来于南京、镇江、上海之间,策划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林之夏与林述庆策动在镇江响应起义。后参与策划南京新军起义失败,退往镇江,合编入镇军,组成江浙革命联军,任联军副总参谋长。镇江光复后,同林述庆率镇军会攻南京,在攻打天堡城据点的战斗中,林之夏亲临前线,激战七昼夜,身受弹伤,仍奋勇杀敌,终于攻克南京。孙中山曾说:“镇江响应,为有旋转乾坤之力。而此役之从中策动,运筹帷幄及亲临前线者,则为之夏及其弟知渊等人是也。”民国元年(1912年)1月,林之夏被任命为中央第一师师长、军政部部长,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福建都督府成立时,林之夏被任命为参谋部及军务司司长。南北议和后,功成不居,辞职回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